毕业季,将军路、明故宫两校区各毕业生楼的同学们为楼里的工作人员送上了多面锦旗和感谢信,同学们用他们最真情的方式向四年来为他们倾情服务的阿姨们告白,感谢他们这四年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阿姨,谢谢您四年的照顾,临走前送您两首曲子”
7月7日晚9点30左右,33栋一名即将离校的2021届毕业生急匆匆走进值班室,找到正在值晚班的许国林。可能是刚从楼上跑下来的缘故,额头上还有细细的汗珠。“阿姨,谢谢您四年的照顾,临走前送您两首曲子。”男生腼腆地说,语气里带着一点点羞涩。许国林说:“好啊,阿姨都没听过你吹乐器。”
一曲《回家》缓缓响起,萨克斯的声音悠扬清亮,柔和而不刺耳,时而悠扬婉转,时而缠绵悲伤。四年的大学生涯,不少南航学子早已将公寓当成自己的家,这首曲子既表达了对阿姨的不舍,也寄托了对母校的留恋。许国林回忆起来,这个孩子曾在学习方面遇到些问题,同时也和家里发生了争执,他的父亲来学校时他也避而不见。许国林便主动找到他,时不时和他讲讲心里话,关注他的情绪。还让他多和父亲联系,搭起他与父亲间的桥梁。许国林说“你们是考上南航的孩子,都是很优秀的,人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勇敢跨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后来这名学生也和父亲慢慢解开了心结,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感谢阿姨在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家”
7月1日,26栋一名毕业生急匆匆来到楼下值班室,把手里的信封交给当班值班员说:麻烦阿姨把这封信交给杨忠霞阿姨。
展开信纸,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感谢阿姨在学校里给了我们一个家,我会永远记得这段日子,也永远记得阿姨们亲切的笑脸。”这名学生由于一门课学分没有拿到,暂时无法离校,申请了临时宿舍。由于室友同学都已毕业离开学校,她的心里顿时有些慌张焦虑、难过沮丧。行李搬运、住宿房间都成了这个学生担心的问题,有一天路过值班室,杨忠霞热情叫住这名学生,主动与她攀谈,为她安排好宿舍还帮她搬行李,杨忠霞告诉她说:“你不要担心,还给你安排在原来的楼里,全都是认识的阿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们”。像打了一只定心剂似的,这名同学渐渐安下心来,最终完成考试拿到了学分。
“周姐,真的太感谢您了!”
7月8日,能源与动力学院一名2016级学生的家长,将一面印有“爱如妈妈”字样的锦旗,送到了明故宫校区B9栋管理员周维香手上。“孩子现在毕业了,作为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样感恩周姐的无私付出,特此送来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来表达我的谢意。也很感谢南航培养了这样的人心真诚的好宿管!”家长激动地说。
这名学生2019年从将军路校区搬迁至明故宫校区,因成绩问题而延长学年,性格孤僻,很少主动与别人讲话。他的母亲自他大二开始陪读,搬到新校区后,周维香常常进入宿舍主动关心他的生活,督促孩子努力学习。他的母亲得知此事后,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我孩子有救了!”
由于疫情,学生家长无法进校陪读,周维香便主动做起他的“临时妈妈”。常常去宿舍探望他,教他整理内务,还带给他自己的拿手菜和水果,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周维香真挚的关怀让这名学生备受感动,慢慢的他会主动找阿姨说话,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学习上也有了积极认真的态度。他的家长打电话给周阿姨说,“孩子改变了很多,性格也开朗了,这一切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周维香看到这名学生的改变也很欣慰,也希望他越来越上进。
厚德载物,文化育人。公寓服务中心围绕着“亲情化服务”的宗旨,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上,以自己独有的公寓文化和公寓情结,演绎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诠释着服务育人的文化内涵。
关注微信公众号